柳敬亭说书注释

柳敬亭传原文及翻译(柳敬亭说书注释)

柳敬亭传 原文 翻译

一、原文: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haī)嗢(wà)噱(jué)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二、译文:出自 明末清初黄宗羲《柳敬亭传》

我读了《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知道)两宋说书艺人多达数十人。从那以后,说书艺人的姓名,就不为人们所知了。只是近几年来,人们才异口同声称赞柳敬亭的说书技艺。

柳敬亭是扬州府泰州人,原姓曹。十五岁时,(因为)蛮横凶悍,刁钻不讲道理,触犯刑法,应当处死刑,(因此他)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给人们说书。那时(他说书)已经能使市民佩服、感动。很久以后,到了江南,松江府有个叫莫后光的读书人见了他,说:“这人机智灵活,可以帮助他,用他的演技出名。”

于是对柳敬亭说:“说书虽是低微的技艺,但也必须勾画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态,熟悉各地方的风土人情。要像春秋时楚国优孟那样以隐言和唱歌讽谏,而后才能达到目的。”柳敬亭回到家里,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用心练习,反复推求。过去一个月,(他)前往莫后光处,莫(对他)说:“你说书,能使人欢乐喜悦,大笑不止了。”

又过了一个月,莫(对他)说:“你说书,能够使人感慨悲叹,痛哭流涕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后光不禁赞叹地说:“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说书的技艺达到了精妙的程度。”

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去说书),名声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在豪华大厅的盛大集会之上,在悠闲亭榭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宁南侯左良玉渡江南下时,安徽提督社宏域想结交左良玉,介绍柳敬亭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惋惜与柳敬亭相见太晚,让柳敬亭参与决定重要秘密军务。军中官员也不敢以说书人的身份来看待柳敬亭。左良玉没有读过书,所有公文,都是部下文人立意谋篇,炼字炼句,引古证今,努力写成,(可是)左良玉都不满意。而柳敬亭耳朵经常听到的,口里经常说的,从僻陋里巷俗语常谈中得来的,倒没有不合左良玉之意的。

(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当时南明朝中群臣都敬畏左良玉,听说他派人来,上下没有谁不以恭敬之礼接待(他),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让柳敬亭坐在向南的尊位上,称呼他柳将军,柳敬亭也没有什么不安的表现。那些街市上往日和柳敬亭很亲近互称你我的市民,在路边私下说:“这人是过去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竟这样飞黄腾达了!”

不久,南明朝廷覆灭,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资财差不多花光,又像昔日一样贫困,于是又开始走上街头,重操旧业。柳敬亭既然在军队里的时间很长,那些蛮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杀人犯法、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流离失所、悲欢离合、国破家亡的事,(他)都亲眼见过,而且各地的方言,大众的爱好和崇尚,都是他所熟悉的。

(因此他)每讲一词一语,让人听起来,有的象刀枪剑戟碰撞,带甲骑兵突然冲出,飒飒作响,腾空而起;有的象狂风怒号,苦雨泣诉;有的象鸟鹊悲鸣,群兽惊骇,使人立即产生亡国之恨,听不清伴奏的乐声。(他的艺术造诣)已大大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了。

扩展资料

一、人物简介

柳敬亭(1587一1670),原名曹永昌,后易名敬亭,号逢春,因“面多麻”,外号“柳麻子”,南通州余西场人,扬州评话的开山鼻祖 。祖、父皆在余西镇上经商。其叔父在泰州-余西间往来经商。永昌之父奉永昌之祖命,或之泰州,助永昌之叔一臂。

柳敬亭曾主张改良政治,以挽救明王朝的危机。他与名将左良玉结为知己,曾深入军营劝其竭力抗清,并以说书鼓励士气,后左良玉病死九江舟中。柳怀念旧友,回到江南,酒酣之时,向人痛说左良玉遗事,闻者无不泪下。

柳敬亭常说的书目,据有关资料的零星记载,多为长篇中的选段。所据选取之长篇,大致有《水浒》、《隋唐》、《西汉》。另外,传说柳敬亭还留下《柳下说书》百篇。柳敬亭的遗作,有说书底本《柳下说书》8 册100 篇。关于柳的说书技艺,黄宗羲《柳敬亭传》有生动描绘:“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净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

二、作者简介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浙江余姚人,其地名浦口村,属浙江省余姚市明伟乡。降生前夕,母亲姚氏曾梦见麒麟入怀,所以,宗羲乳名“麟儿”。父黄尊素,万历进士,天启中官御史,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下狱,受酷刑而死。

黄宗羲多才博学,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研究。尤其在史学上成就很大,而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一位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者,堪称是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

黄宗羲一生著述大致依史学、经学、地理、律历、数学、诗文杂著为类,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黄宗羲生前曾自己整理编定《南雷文案》,又删订为《南雷文定》《文约》。

柳敬亭传原文及翻译

柳敬亭传原文及翻译具体如下:

原文节选: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翻译:岁时,因蛮狠凶悍强横刁钻,触犯刑法应判死刑,才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给人说书,那时已能使市民佩服感动。后来,又到了江南,松江府有个叫莫后光的读书人见了他,说:这人机智灵活,可以帮助他用他的演技获得声名。

于是对柳敬亭说:说书虽然是小小的技艺,但也必须勾画出所说人物的性格情态,熟悉各地的风土人情,像优孟那样善于用隐言和歌唱进行讽谏,然后才能够有所成就。柳敬亭回到家里就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勤学苦练反复思考,过了一个月就前往莫后光处。

创作背景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一位颇具盛名的说书艺术家,他从十七八岁开始学艺,直到八十多岁高龄还不离开舞台,艺术生涯逾越半个多世纪。造诣深湛,名扬江南。根据黄宗羲在此传后记中的文字,写《柳敬亭传》之前,吴伟业已经为柳敬亭立了传。

在吴伟业笔下,柳敬亭除了说书技艺高超外,还具有高士风格,参与军机政务,是鲁仲连一类人物。黄宗羲承认吴伟业与柳敬亭过从甚密,所写柳传详尽可靠,但认为吴伟业对柳敬亭评价过高,比拟不伦,文章也写得比较杂乱,不符合“文章体式”。因此他取吴传而改写之,题目一仍其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柳敬亭传

杨国夫人传文言文答案

1. 文言文《杨国夫人传》,急求翻译

好长啊,翻译要人命。

韩世忠的小妾梁红玉(此名不见史书),嫁给韩世忠之前,做过军妓。

看韩世忠有前途,自赎妾之。

靖康年间,苗傅反。梁红玉勤王有功,被封护国夫人。

后又因黄天荡大捷,被封杨国夫人。而被封为护国和杨国这两个称呼的女子,只有梁一人。

后,梁自帅一军,号娘子军,与金兵战于淮水。被伏击,突围不成,战死,被金军分尸。

金兀术听说此事后,感其忠勇,敛尸还于韩世忠。皇帝为这事赐布银五百匹两

绍兴二十一年八月,韩世忠去世,孝宗把梁和韩世忠葬于灵岩

作者说,梁氏是女英雄,韩世忠和梁氏是上天派下来复兴宋的,然而功败垂成,很可惜。

这是文章大概,逐字逐句的翻译太慢了。

2. 王锡爵传.文言文答案

题目没有哪来的答案 原文翻译如下,不满意请追问:王锡爵,字元驭,太仓人。

嘉靖四十一年(1562),在京师会试中获第一名,廷试又得第二名,授职为编修。逐渐官至国子监祭酒。

万历五年(1577),以詹事身份负责翰林院。张居正服丧期限未满,即出仕为官,准备对吴中行、赵用贤等人施以廷杖。

王锡爵邀集同馆的十多人到张居正处请求宽免,张居正径直入内而不理他。吴中行等人既已受到杖罚,王锡爵扶着他们大哭。

第二年他晋升礼部右侍郎。张居正才回乡处理丧葬,九卿急忙请求召他回京,唯独王锡爵不签名。

不久,他请求探亲而离职。张居正因为王锡爵揭露自己的短处,更加怀恨他,王锡爵因此不出任官职。

万历二十年(1584)冬季,在家中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返回朝廷,他奏请禁止谄谀、抑制钻营角逐、戒除虚浮、节制侈靡、鼓励议政风气、精简工作。

皇帝都加以褒扬、接纳。 起初,李植、江东之与大臣申时行、杨巍等人产生矛盾,因为王锡爵负有重望,并且与张居正不和,就极力推举他。

等到王锡爵入朝,与申时行结合,他们反而上奏极力排斥李植等人,于是李植等人全部离去。当时申时行任首辅、许国任次辅,三个人都是南畿人,而王锡爵与申时行同时在会试中举,并且在同一郡,在内阁中相处很好。

因为申时行性格柔和,而王锡爵性格刚直气盛。万历十六年(1588),他的儿子王衡考取顺天试的第一名,郎官高桂、饶伸议论此事。

王锡爵接连上奏辩驳,话语过于愤恨,饶伸被投入诏狱并从官籍除名,高桂被贬责到边疆。御史乔璧星奏请皇帝告诫王锡爵,务必扩展他的气量,成为美善有涵养的大臣,王锡爵上奏辩解。

因此逐渐与朝廷议论抵触。 当时群臣奏请建立皇储的人很多,皇帝都不听。

万历十八年(1590),王锡爵奏请预先教导太子,录用言官姜应麟等人,并请求宽恕以前的巡抚李材,没有答复。曾经因为旱灾,自己陈奏请求罢免官职。

皇帝下诏好言挽留。火落赤、真相侵犯西部边疆,议论的人争相请求出动军队,王锡爵主张和平解决,与申时行的意见相合。

不久,他与同列争请册立皇储也不成,他关门闭户请求回乡。不久因为母亲年迈,接连奏请回乡探亲。

于是皇帝赐给他路费,派遣官员护送。回乡两年,申时行、许国和王家屏相继离开职位,有诏书催促、召见王锡爵。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他返回朝廷,是成为首辅。 在此之前有圣旨,这年春季举行册立皇储的大典,告诫朝廷大臣不要轻慢地陈请。

朝廷大臣鉴于张有德事件,都表现出沉默。等到此,王锡爵秘密奏请皇帝决定大计。

皇帝派遣内侍将亲手写的诏书向王锡爵出示,想等待嫡系的儿子,命令将长子和两个次子暂且一起分封为王。王锡爵惧怕有失皇上的旨意,立即奉诏草拟谕旨。

但是他对外又顾虑公众的舆论,于是劝谏:“汉明帝的马后、唐明皇的王后、宋真宗的刘后都抚养诸位妃子的儿子为自己的儿子,请皇帝指令皇后抚育长子,则长子就是嫡系儿子,而且生母不必尊崇位号以致压制了皇贵妃。”也拟谕旨呈送宫中。

同列赵志皋、张位都没预先听说。皇帝竟然将前面的谕告下达给了礼官,下令马上准备礼仪。

因此整个朝廷哗然。给事中史孟麟,礼部尚书罗万化等人,集体到王锡爵的府第力争。

朝廷大臣和劝谏的人,奏章每天几次呈上。王锡爵与赵志皋、张位一起极力奏请皇帝追回先前的诏书,皇帝不依从。

王锡爵奏请在朝廷商议,皇帝不同意。他奏请当面陈述,没有答复。

于是他自己弹劾自己的多项失误,请求接受罢免官职的责罚。皇帝迫于公众的舆论,追回并搁置了先前的命令,下令稍候二、三年再商议施行册立的事。

王锡爵立即奏请皇帝迅速决定,并说“:过去嫡长子刚出生,已经颁布诏书大赦,诏书称‘祗承宗社’,明显地是像皇太子般待他。现在又疑惑什么而不决定呢?”没有答复。

七月,彗星出现了,有诏令修行、反省。王锡爵便奏请皇帝召见大臣。

又劝谏说“:彗星渐渐接近紫微星座,皇帝应慎重起居的时节,对左右放宽刑罚,不要嗜欲以防疾病,散发钱粮以广布皇恩。”过了一个月,他又劝谏说:“彗星已进入紫微星座,不是仅仅靠用人行政能够消弭的,只有建立皇储这一件事可以消除灾祸。

天王的星象称帝星,太子的星象称前星。现在前星已经闪耀而皇帝不早做决定,所以招致此灾祸。

如果迅速册立皇太子,天象之变就自然消弭。”皇帝都答复知道了,仍坚持等待春季之期的观点。

王锡爵的复奏又极力劝谏,并接连上奏恳请。 十一月,皇太后的生辰,皇帝驾御宫门接受朝贺完毕,单独召王锡爵到暖阁,慰劳他说:“卿扶持母亲来京都,的确是忠孝两全。”

王锡爵叩头答谢,趁此极力奏请皇帝早日确定国家的根本。皇帝问:“皇后有了儿子,怎么办?”他答复:“这种说法在十年前尚可以,现在嫡长子已经十三岁,尚等待什么?况且从古至今,难道有子弟十三岁了还不读书的事?”皇帝颇为感动。

王锡爵于是奏请皇帝多召见大臣面叙。

3. 杨布打狗的文言文翻译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zi 黑色的衣服)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无怪矣?” 1。杨朱:战国初期哲学家。

2。衣①:穿 3。

素:白色的 4。雨:下雨 5。

衣②:衣服 6。缁(zī):黑色的。

7。知:了解 8。

而:连词,表转折。 9。

反:同“返”,返回。 10。

扑:打、敲。 11。

犹是:像这样。 12。

向:以前、先前。 13。

向者:刚才。 14。

使:假使。 15。

岂:怎么 16。无:不要。

17。怪:对……感到奇怪。

18。曰:名叫。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遇到了大雨,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 他家的狗不知道是杨布回来了,就迎上去向他大叫。

杨布十分生气,想要打它。杨朱说:“你不要打狗,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也会是这样的。

先前假使你的狗出去是白的回来变成了黑的,怎么能感到不奇怪呢?” (1)衣素衣而出: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衣:第一个衣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穿衣;第二个衣是名词,衣服。

(2)岂能无怪哉 怪:感到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3)天雨,解素衣:天下雨,他脱下白衣服。

(4)迎而吠之:迎上去向他大叫。 (5)子亦犹是也: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也是这样的。

1。当朋友误解自己的时候,不要头脑发热,动怒发火;而应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要学会换位思考。

2。以短浅的目光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是不对的。

3。事物是千变万化的,要想正确的认识事物,就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更不能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4. 柳敬亭传阅读答案或详细翻译最好有单个词的意思

我读了《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知道)两宋说书艺人多达数十人。从那以后,说书艺人的姓名,就不为人们所知了。只是近几年来,人们才异口同声称赞柳敬亭的说书技艺。

柳敬亭是扬州府泰州人,原姓曹。十五岁时,(因为)蛮横凶悍,刁钻不讲道理,触犯刑法,应当处死刑,(因此他)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给人们说书。那时(他说书)已经能使市民佩服、感动。很久以后,到了江南,松江府有个叫莫后光的读书人见了他,说:“这人机智灵活,可以帮助他,用他的演技出名。”于是对柳敬亭说:“说书虽是低微的技艺,但也必须勾画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态,熟悉各地方的风土人情。要象春秋时楚国优孟那样以隐言和唱歌讽谏,而后才能达到目的。”柳敬亭回到家里,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用心练习,反复推求。过去一个月,(他)前往莫后光处,莫(对他)说:“你说书,能够使人欢乐喜悦,大笑不止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对他)说:“你说书,能使人感慨悲叹,痛哭流涕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后光不禁赞叹地说:“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说书的技艺达到了精妙的程度。”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去说书),名声显扬于达宫贵人之中。在豪华大厅的盛大集会之上,在悠闲亭榭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宁南侯左良玉渡江南下时,安徽提督社宏域想结交左良玉,介绍柳敬亭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惋惜与柳敬亭相见太晚,让柳敬亭参与决定重要秘密军务。军中官员也不敢以说书人的身份来看待柳敬亭。左良玉没有读过书,所有公文,都是部下文人立意谋篇,炼字炼句,引古证今,努力写成,(可是)左良玉都不满意。而柳敬亭耳朵经常听到的,口里经常说的,从僻陋里巷俗语常谈中得来的,倒没有不合左良玉之意的。(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当时南明朝中群臣都敬畏左良玉,听说他派人来,上下没有谁不以恭敬之礼接待(他),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让柳敬亭坐在向南的尊位上,称呼他柳将军,柳敬亭也没有什么不安的表现。那些街市上往日和柳敬亭很亲近互称你我的市民,在路边私下说:“这人是过去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竟这样飞黄腾达了!”

不久,南明朝庭覆灭,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资财差不多花光,又象昔日一样贫困,于是又开始走上街头,重操旧业。柳敬亭既然在军队里的时间很长,那些蛮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杀人犯法、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流离失所、悲欢离合、国破家亡的事,(他)都亲眼见过,而且各地的方言,大众的爱好和崇尚,都是他所熟悉的。(因此他)每讲一词一语,让人听起来,有的象刀枪剑戟碰撞,带甲骑兵突然冲出,飒飒作响,腾空而起;有的象狂风怒号,苦雨泣诉;有的象鸟鹊悲鸣,群兽惊骇,使人立即产生亡国之恨,听不清伴奏的乐声。(他的艺术造诣)已大大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了

5. 《柳敬亭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柳敬亭传黄宗羲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

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

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末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

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

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

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

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欲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注:①《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

②优孟:楚国的老歌舞艺人,善于讽谏。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亭丧失其资略尽 资:资财 B.然必句性情 句:勾画。

C.已能倾动其市人 倾:折服。 D.可使以其技鸣 鸣:出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仰观宇宙之大 B.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设九宾于廷C.而敬亭耳剽口熟 抟扶摇而上 D.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足以极视听之娱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敬亭机智灵活,后来又在莫后光的指导下,说书技艺经过三重境界的提升,达到了精妙的程度。 B.柳敬亭说书技艺达到精妙程度后,先后到了盱眙、扬州、杭州、金陵等地,名声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

C.宁南侯结识柳敬亭后,感觉相见恨晚,并且让他在府中担要职,因此军中官员也不敢轻视柳敬亭。D.宁南死后,柳敬亭上街头重操旧业,他结合在军中的见闻,使得说书造诣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

8、给下面文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A。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B。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C。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D。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江革传阅读答案

革(人名,江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写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父亲去世),与弟观(江观)同生(孪生兄弟),少孤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师友指点),兄弟自相训勖(督促、勉励),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服孝期满)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南朝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敬重)。朓尝宿卫(值夜班),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梁书·江革传》)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柔之深( )加赏器 (2)服阕与观俱( )诣太学

(3)还过( )江革 (4)见革弊( )絮单席

(5)耽( )学不倦 (6)乃脱所著( )襦

2.幼年的江革与幼年的方仲永个人天赋是否相同?请简述理由。

3.长大后的江革和方仲永情况是不相同的,请具体说说不同点体现在哪几方面?

4.从江革和方仲永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来看,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四)1.(1)很,十分 (2)都,一起 (3)看望(4)破旧 (5)入迷、专注 (6)穿

2.不完全相同。都是年少有才,有较高的文学天赋,这是相同的;但相比之下,仲永的天资比江革更高一些,未识书具即能诗。 3.不同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家境不同;第二,江革与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而仲永却被父亲拉着“环谒于邑人”,不学习;第三,江革后学有所成,而仲永却“泯然众人”。 4.“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分辛劳一分才。”

7. 急求文言文翻译

卢充是范阳人。

家西边三十里,有座崔少府墓。卢充二十岁那年,冬至的一天去家的西 边打猎,射中了一头獐子。

獐子倒了又爬起来跑掉,卢充就追。追到道北一里多的地方,獐 子不见了,却见一排高门瓦房,象是很阔的人家。

大门的门铃下有个人大声说,“请贵客住 前来。”并给了卢充一套新衣说,“我家府君让我给的。”

卢充穿好衣服进了院,见了主人 少府,少府说,“令尊不嫌我家门第不高,最近来信,为你聘我的女儿为婚,所以特地把你 接来了。 ”说罢就拿出卢充父亲的书信给他看。

卢充父亲去世时,卢充尽管还小,但已能认 得父亲的手迹。看到父亲的亲笔信,卢充十分难过,就不能推辞了。

崔少府就向里面说, “卢郎已到,快让女儿好好梳妆到东廊去。”黄昏时,里面说已梳妆好了。

崔少府就让卢充 也到东廊去。卢充到时,崔女已经下车,站在桌子前,两人拜堂成婚。

卢充在崔府呆了三天 后,少府对卢充说,“你可以回去了。我女儿如果生男孩,会把孩子送去,如是生女孩,就 留在我这里。

你不要有怀疑。”说完就命派车送客。

卢充告辞,崔少府送到中门,握住卢充 的手哭了。出门看见一个仆人驾着一辆牛车,又见门外放着自己穿的衣服和弓箭。

崔女也叫 人拿来一套衣服送给卢充,说,“我俩姻缘刚开始,就分别了,心里很难过。 赠你这件衣服 和一套被褥做纪念吧。”

卢充上了车,车快如闪电,不一会儿就到了家。卢充母亲问他怎么 回事,他就说了详情。

和崔氏女分别四年零三个月后,有一天卢充在河里游水,忽然看见不 远处有一辆牛车,一会儿沉没一会又浮起,一会儿牛车上了岸。 和卢充一起玩的人都看见 了。

卢充跑过去打开牛车的后门,见崔氏女抱着一个三岁的男孩。崔氏女把儿子交给卢充, 同时给他一个金碗,还赠了一首诗:“煌煌灵芝质,光丽何猗猗。

华艳当时显,嘉异表神 奇。 含英未及秀,中夏罹霜萎。

荣耀长幽灭,世路永无施。不悟阴阳运。

哲人忽来仪。今时 一别后,何得重会时。”

卢充接过金碗、儿子和诗后,崔氏女突然消失了。卢充后来就坐着 车到街上去卖碗。

希望能有认识这碗的人。 果然一个女仆认出了这碗,她立刻跑回去对女主 人说,“在街上看见一个人坐着车,卖崔氏女棺材中的金碗。”

女主人正是崔氏女的亲姨, 她立刻派儿子到街上看,果然和女仆说的一样。儿子到车上和卢充说,“当年我姨嫁给崔少 府,崔少府的女儿没出嫁就死了,家里人都很悲痛,赠了一个金碗给她陪葬。

你能告诉我你 得到这金碗的经过吗?”卢充就如实说了。儿子也十分悲痛,回家对母亲说了。

母亲就让到 卢充家迎接孩子回来,亲戚都来看望,见那孩子长得既像崔氏又象卢充。孩子和金碗都验证 了。

崔氏女的姨妈说,“这就是我的外甥孙了。”就给起名叫卢温休。

温休的意思是纪念阴 阳通婚。后来卢温休果然成了大器,当上了郡守。

他的子孙辈辈作官,一直传到现在,卢充 有一个后代叫卢植,字叫干,是个名传天下的人。 太多了。

答案补充 搜神记,现在课文里加了这篇?。

返回顶部